2017南京教师招聘考试:南京文化遗产
南京文化遗产
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在历年的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中,对南京文化遗产考察的题目也是屡有出现,下面列出的是部分南京市文化遗产,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的内容,请广大考编学员识记。
物质文化遗产
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址
目前,南京正与北海、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福州等8个城市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京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分为两大类:一是航海相关遗存,如都城城址、造船厂遗址;二是文化与文明交流产物,如宗教建筑、航海家府邸和墓葬、外国人墓地等。南京最后进入申报材料的12个现存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点为:天妃宫、静海寺、郑和宝船厂遗址、石头城、郑和府邸旧址、净觉寺、大报恩寺遗址、道场寺遗址、浡泥国王墓、明代都城遗址、洪保墓、郑和墓。
天妃宫实践于明永乐五年(1407),史称龙江天妃宫。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所感应所致,奏请朝廷赐建。郑和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前和回归后,都专程前往龙江天妃宫祭祀妈祖,每年妈祖诞辰之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民间有感庙会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静海寺位于南京狮子山南麓,系明成祖朱棣为纪念航海家郑和等人下西洋凯旋归来而敕建,并赐额“静海”,意为四海平静。
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位于南京市西部长江之滨鼓楼区中保村范围,这里曾经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为郑和下西洋建造了数百艘宝船,目前仍留有3个长达四百米的作塘(造船船坞)。宝船厂遗址公园以作塘遗址为中心,建有郑和下西洋碑廊、雕塑群、遗址出土文物展览馆等景观和设施,全景式的再现了当年宝船厂的盛况。
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路龙蟠里石头城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建的石头城。作为从东吴到南朝的都城,当时外国船只到中国或者中国船只出海,都停靠在石头城下面的一个码头。那时,现在的河西地区还是滚滚长江。现在,这处已成为石头城遗址公园。
郑和府邸旧址位于太平路马府街(现马府街小学)。据《金陵志地录》记载:“郑和本姓马,家于此。”太平天国前尚存房屋七十二间,后悔于战乱。如今,在马府新村的今天又一块鉴于1990年的郑和府邸遗址纪念亭和纪念石碑。
净觉寺位于今南京升州路,始建于元,系伊斯兰教徒活动场所,宣德五年被火焚。郑和于第七次 下西洋前奏请重建,并由郑和子孙后代居守,是保存最完整的一所与郑和有关的建筑。
大报恩寺遗址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赐封该塔为“第一塔”。大报恩寺的修造,由郑和等人担任监工官。明清两代,大报恩寺在大藏经的编撰、雕刻、印刷领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
道场寺遗址,今南京永红造纸厂南面,晨光机械厂大院内老洋楼一片。南京晨光机械厂前身为金陵机械制造局,诞生于同治四年(1865).道场寺是佛经翻译中心。
浡泥国王墓位于南京南郊石子岗。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明朝与东南亚沿海各国的和平交往,28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11位国王率团前来回访。浡泥国(今文莱苏丹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于明永乐6年(公元1408)8月率180余人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不幸病故于南京,尊其遗嘱,明成祖朱棣以王礼将其安葬在南京南郊石子岗。
明代都城遗址: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占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二十六年八月,拓应天府城,命刘基等在旧城东钟山之阳建新宫。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自南台旧内迁入新宫。同年三月,明军占领汴梁(今河南开封),改汴梁为开封府。八月,诏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府为北京。二年九月,朱元璋又以故乡临濠(今安徽凤阳)为中都,建造一如京师之制。中都的设置受到大臣的反对,加上役银劳费,遂于八年四月罢中都役作。后开封罢称北京,南京改称京师,正式成为首都。明成祖夺取帝位后,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改留都为南京,以北京为京师。
洪保墓前几年在祖堂山被发现,洪保是郑和下西洋使团的副使。
郑和墓位于南京南郊牛首山麓,修整后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特征和穆斯林葬仪的习俗、规格和风貌,墓园下有28级台阶,象征郑和航海28年,每个平台7级台阶,象征他七下西洋。
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最初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20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内向外形成了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环套的格局,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墙,更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城墙“因天时就地利”,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南京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1988年南京明城墙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它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超过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现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五件”最早起源于河南省光山县、罗山县一带,由于这些地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以致每年都有灾民外出逃荒。在逃荒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乞讨时的难堪,便采用了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明末清初时,逐渐传入江、浙、皖一带。其最初的传人据说是洪、南、梅三姓。洪、南二姓不详,惟梅氏尚能说明出处。梅氏弟子自称“梅门”,其祖师爷名梅洪义。梅门四代以后,逐渐传入溧水,并在溧水地区开门授徒。至解放初期,又下传至第九代,解放后中断。“打五件”可以一人表演,亦可三五人一组,结伴演唱。表演时,没有舞台,没有现成的台本,演员也不化妆,大多为即兴发挥,或采用一人主唱,其他人帮腔的形式表演。主要唱腔叫“四平腔”。
骨牌灯舞。据考证,骨牌灯舞是产生自运河码头工人间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汉族舞蹈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一带。骨牌舞用赌具来编排,根据骨牌的张数,按生、旦、净、末、丑等戏曲角色每人手拿两张牌,按照推牌九的形式,交替变换队形,拼成天牌、地牌、人牌等。在变换队形中边舞边唱,调子固定,唱词可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令改变内容,骨牌灯舞主要是表现推九牌的危害,对人起到教育作用。
骨牌灯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在流传过程中,通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色,充分显示出它那朴实的民俗性、独特的技巧性和精美的艺术性。骨牌灯所蕴涵的历史、审美、实用、科学、精神价值,对弘扬灿烂的民间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龙袍镇是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丰厚,为骨牌灯这一民间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