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全年教育热点总结(三)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培训
苏文江苏教师招聘考试交流qq群:
中小学QQ群:730933276(二群)/179234145(一群)
学前QQ群:711391381(二群)/78830107(一群)
苏文教育订阅号:NJSW_3103
热点21: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部署推进会
10月20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部署推进会。
会议指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站在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关键作用。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履职担当实际行动;聚焦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等环节质量全面提升, 夯实科学教育主阵地;发挥各行各业积极作用,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科学教育新体系; 运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打造试点改革高地、建设数字教育平台、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凝聚科学教育新动能。
热点22:“教育部等四部门总结2023年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专项培训并启动“院士师范院校行”活动11月3日,2023年科教协同提升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专项培训总结暨“院士师范院校行”启动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2023年,四部门共联合开展了35期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生成142个精品资源并上传国家智慧教育平台,1332万人次学习,累计点击量超过1亿次,较上年增长38.6%。活动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进一步加强科教协同联合推进,加强面向教师的科学资源供给,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素质,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总结之后,举行了“院士师范院校行”活动启动仪式。四部门通过邀请院士专家实地走进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生作科普报告、开展互动交流,培养师范生的科学与工程思维,提高科学教育、工程教育能力。2023年该活动将集中支持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相关院校师范生科技素养提升需求。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悦广做首场报告。热点23:新时代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工作会议召开
近日,新时代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工作会议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以“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为主题,交流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经验,探讨推进教师发展改革、提升教师能力素质的举措,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2018年以来,教育部支持12个单位建设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开展教师发展创新探索、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会议对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部署,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发挥基地的先锋作用,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模式改革。要聚焦重点方向和领域,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强化各方协同与融合,加强各方资源统筹与力量整合,推动高校、地方、教师发展机构、中小学校的协同,形成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养的联动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热点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在华设立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
当地时间11月9日,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
国际STEM 教育研究所系教科文组织组成部分,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也是在欧美之外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其主要职能是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从幼儿到成人各个阶段包容、公平、适切和优质的全民教育,发挥STEM教育领域信息交流中心、网络中心、资源中心和能力建设中心的作用,服务教科文组织战略和会员国需求,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热点25: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重庆举行
11月14日,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重庆举行。
教育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部署,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不断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载体,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自2005年起,已连续举办了18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累计带动4亿多群众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全民终身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成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和特色品牌。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坚持政府统筹、央地联动,教育牵头、全民参与,广泛开展主题阅读、数字阅读分享、线上社会大讲堂、“社长(总编)荐书”等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营造全民学习氛围、打造全民学习生态。宣传推介 177位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174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积极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活动周期间,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开设了“直播公开课”频道,涵盖科技、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万门课程”频道,开放共享近8万门优质微课;推出“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线上学习活动专区,上线超过1万本电子书,扩大学习资源开放共享,积极满足全民阅读需求,累计服务社区终身学习用户500余万人次。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设了“在阅读中成长”“遥感看家乡”等主题线上社会大讲堂,作为公益讲座向社会公众推出,线上参与人数累计达到130万人次。
热点26:2023年版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正式发布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育人方式改革,引导广大中小学校聚焦新课程、新教改目标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实验课,夯实基础学科实践基础,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研制并发布了《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2023年版)》(以下简称《基本目录》)。《基本目录》立足中小学实验教学现状、发展需求与典型问题,兼顾满足区域差异、学段贯通、学科特征、教学多样化的多方实际需求,努力突出基础性、典型性、系统性、育人性。用好《基本目录》对落实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和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依据《基本目录》做好实验教学规划,将基本实验课作为优先保证的重要教学内容,开足开齐开好实验课与实践活动,注重依据《基本目录》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将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作为科学和技术类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科教学基本规范,针对不同学段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实验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体现实践性、综合性,努力推动学生学会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的问题、完成真实的任务。热点27:“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专题研讨会召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2022年教师节前夕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扎实推进“优师计划”培养工作,11月19日,“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实施“优师计划”是增强欠发达地区优质师资供给,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要把握工作重点,落实培养要求,注重强化理想 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围绕“四有”好老师培养目标,强化师范生服务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使命与担当;提升师范生教书育人本领,帮助师范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强化从教的适应性、胜任力;提前谋划履约任教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提前制订招聘计划,为师范生履约任教创造有利条件。
热点28: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宪法法治意识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宪法保障”座谈会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座谈会上发言《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宪法法治意识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言强调:教育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着力加强宪法实施,扎实开展宪法法治教育,青少年学生宪法法治意识和素养全面提升,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尊崇宪法、实施宪法。尊崇宪法、实施宪法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教育系统落实宪法原则,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修订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依据宪法规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助推宪法实施,加强高水平法治人才培养。加强宪法学科建设,将“宪法学”列为法学专业必修核心课。着力推动宪法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宪法教育深度融入课堂教学。持续夯实教师队伍基础工程,将宪法教育深度融入师资培养,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法治课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持续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将宪法教育贯穿学校管理全过程,持续推进依法治校,开展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学校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规定,牢固树立依法办学理念,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形成浓厚法治育人环境。有针对性地创新宪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系统推进、整体提升。教育系统注重仪式熏陶,连续10年在国家宪法日组织开展“宪法晨读”活动,2023年12月4日上午全国近30万所学校8000余万师生在线同步诵读宪法。连续8年组织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今年共有20.8万所学校的1.6亿名学生参与。深化实践育人,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等共建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强化数字赋能,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累计325亿人次访问,已成为优质法治教育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普及平台。下一步,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热点29: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部: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爱国主义教育法突出各级各类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表示,教育系统将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为新的起点,全面履行法定职责。
王大泉介绍,一是全面融入课程。落实法律规定,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入挖掘各门学科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
二是强化实践育人。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场馆育人精品项目、红色文化弘扬基地,指导学校精心设计校园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指导各地各校统筹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三是办好品牌活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好“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等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各地各校结合地方实际和学校特色,创新活动手段,拓展活动内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四是深化家校协同。发挥学校与家庭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指导各地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亲子实践活动等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支持,指导家长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
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今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
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杨合庆表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杨合庆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为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总结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经验,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全社会一体遵循的法律规范,用法治方式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推动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二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国各族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满满。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施行,将进一步营造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励中华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三是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血脉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对赓续中华文明基因,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为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爱国主义教育法落实宪法规定,保障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观念,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宪法义务,巩固国家繁荣发展、长治久安的根基。
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在青少年、基础在学校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发布会上,杨合庆对该法的贯彻实施原则进行了介绍:“爱国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在青少年、基础在学校教育,既要注重教育引导,又要注重实践养成,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为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杨合庆强调,在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贯彻实施中要把握鲜明政治导向。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人民安康、民族富强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必须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根本政治属性和政治方向。要坚定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是与一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紧密相联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注重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防止民粹主义等干扰。还要遵循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着眼凝心聚魂,重在建设、以立为本。
中央网信办:针对青少年网民等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优质内容供给
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该法明确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义务。发布会上,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副局长唐磊表示:“互联网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唐磊介绍,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后,中央网信办将进一步发挥网络普法优势深入开展相关普法宣传。一是强化特色呈现。指导各地充分利用普法基地、主题公园、体验场馆等场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普法宣传,融入互联网元素,采用“融媒+法治”方式开展普法,把有意义的法律内容做成有意思的普法产品,拓宽普法宣传覆盖面。二是坚持精准化传播。准确把握普法内容和重点对象,针对互联网企业及从业人员、青少年网民等,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式普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优质内容供给,提升网络普法实效。三是融入品牌化发展。将爱国主义教育法普法宣传融入“全国网络普法行”“法治护我心”“E法护未来”等网络普法活动品牌,丰富品牌内涵,推动普法宣传走深走实、创新出彩。
热点30:激活课间十分钟,教育部要求督导检查常态化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该问题,已就相关问题密集部署、全面排查,认真督促整改,并将指导地方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长效机制。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指导地方和中小学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对于办学条件存在困难的学校,“一校一案”制定具体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课间10分钟活动,错时、错峰组织大课间活动。指导地方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进一步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切实改善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为学生课间活动、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同时,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完善校园安全责任制度,清晰责权划分,合理界定校园安全责任。引导学校或者学校举办者按规定投保校方责任险,有条件的可以购买校方无过失责任险和食品安全、校外实习、体育运动伤害等领域的责任保险,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
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创造活动场所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释放学习压力,自我调节的放松时间,如何才能让课间十分钟更加丰富有趣呢?不少学校这些年也在探索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享受清风拂面,得到锻炼和快乐。
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安全有序活动
课间活动时间,孩子们跑跑跳跳是天性使然,玩乐之余,最主要的无疑就是安全问题了。如何引导孩子们科学有序地活动,有效预防、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不少地方和学校也在探索。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激活“课间十分钟”
学生课间被“困”在教室的原因很多,比如担心会造成安全隐患、会影响学习。对此,专家表示,要充分认识课间十分钟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深远意义,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