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师招聘考试培训
苏文江苏教师招聘考试交流qq群:
中小学QQ群:730933276(二群)/179234145(一群)
学前QQ群:711391381(二群)/78830107(一群)
苏文教育订阅号:NJSW_3103
古代著名“驴友”苏东坡为何在南京的“地导”是王安石?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做客“南京文旅讲堂”,开讲《文旅、文化与文明》。“古人的旅游种类,和我们现在一样丰富。古代不仅有导游中的‘地导’,还有结伴式的‘穷游’、雅集式群游等旅游方式。文旅,也就是文化和旅游,它好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组合起来的新词,其实它的内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讲座中,郦波结合当下热门的旅游方式,通过讲述南京历史上诸多“文旅大事件”,深入浅出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在古代,雅集式群游很流行,最出名的当属东晋王羲之发起的兰亭雅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在兰亭雅集上,王羲之欣然走笔,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诞生了。 《兰亭序》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字,郦波说,里面有一句话,藏着中华文明史的“重大秘密”。“‘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王羲之和他们的纯文人聚会上没有音乐,这和南京城内发生的另一件事一起,决定了中华文明史的重大进程,形成了魏晋之后华夏文明的底层逻辑。” 正如《诗经》中所言:“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在王羲之之前,竹林七贤的聚会中,阮籍、嵇康都是音乐大师,他们的聚会都有音乐。再向前追溯,一直到先秦,所有的文人雅集都有音乐。此前的诗歌都是用于吟唱的,《诗经》与《楚辞》都有配乐。 “到了王羲之时,诗和音乐就分离开了,这在中国诗史上被称为‘徒诗观’,只要诗,不要音乐。因为当时知识分子们的价值观崩塌了。”郦波说,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先前信奉儒家思想,汉朝大一统后,确立了知识分子为皇权服务的价值体系,世家大族要服务于皇权。但后来曹魏篡汉,尤其是司马氏家族格外嚣张。当小皇帝喊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时,司马昭派手下杀了小皇帝。这让知识分子感到价值观崩塌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重塑一套价值体系。当时南京城中的知识分子,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使得诗歌独立出来,不依附于音乐的关键的技术点,叫作“平上去入”,四声学说由此确立。于是,中国的音韵学就诞生了,音韵学又反过来刺激了训诂学。再加上魏晋书法的大发展,字形的发展又推动了文字学产生。“小学”三大科由此出现,也就是训诂、音韵和文字,分别对应汉字的语义、语音和字形。“汉语有音、形、意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一旦确立,当时的知识分子就有了一套不依附于皇权的、独立的价值体系。所以隋唐的皇帝都喜欢写诗,杨广和李世民刻意学习写诗,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郦波说。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携手行走在中华大地上,他们遇到了边塞诗派大诗人高适,三人结伴相游,直上王屋山。这是郦波想分享的另一个重大文旅事件。 “李白在洛阳遇见了比他小11岁的杜甫,在中国文化史上,只有孔子遇见老子可以与之媲美,日月同辉,值得我们中国人念念不忘。”郦波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评价,说明李杜二人相遇的意义重大。 “杜甫一直崇拜李白,他做梦想李白、早晨醒来想李白、吃饭时想李白、做什么都想着李白,是李白忠实的小迷弟。”郦波以风趣的语言说明了杜甫对李白的崇拜之情,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说,他们的相遇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两个人一见如故,一起结伴旅游到了宋州,就是今天的商丘。在这里,他们遇见了未来的著名边塞诗大家高适,但此时的高适穷得叮当响,甚至有段时间要以乞食为生,而杜甫也正值家道中落。“他们不可能实行AA制,所以这次著名的文旅事件,都是李白掏的钱。因为李白刚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再加上他向来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性格,刚出门就把带的钱全花完了……”所以,他们这次是结伴“穷游”。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复制品(局部)。
这场旅途的终点是王屋山。李白在王屋山上挥毫写下了他唯一传世的书法精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叫《上阳台帖》。这里的“阳台”是指王屋山上的著名道观,叫大阳台万寿宫,是唐玄宗为唐代道教领袖司马承祯建的一所别院。而司马承祯是李白的偶像,李白24岁时出川远游,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拜谒司马承祯,但当李白前来拜谒时,司马承祯已经病逝。 “这个文旅事件的核心词是‘粉丝’。为什么杜甫和高适会跟着李白前去拜谒司马承祯?因为那时候,杜甫和高适都是李白的粉丝。”郦波表示,粉丝经济并非今天才兴起,中国古代就有了这个概念。 汪伦也是李白的著名粉丝,“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汪伦写信给李白说:“听说先生喜欢旅游,您能来我们安徽宣城吗?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一看,眼睛亮了,立刻来到宣城,却发现当地只有一棵桃花树,一家酒店。汪伦说,十里桃花,是指占地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是指镇上只有一家酒店,酒店的老板姓万。李白听罢哈哈大笑。“这相当于是一次重要的文旅策划,在历史上留名。”郦波说。 告别了杜甫和高适之后,李白外出独游。公元748年以后,李白在南京进行了来来回回的“孤独式漫游”,对于中华诗史意义重大。郦波介绍:“就在这段时间,他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诗体:金陵怀古。怀古诗自古有之,神州大地上也有无数历史文化名城。但在诗歌母题研究中,只有金陵怀古是以城市命名的诗体。” 北宋元丰七年,也就是1084年7月的夏天,苏东坡第一次来到南京城。那时他40多岁,人到中年,刚刚经历“乌台诗案”,在黄州经历了一次人生涅槃。苏东坡的这次南京之旅,之所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文旅事件,是因为他有着“最强地导”作陪。 “苏轼首先到的地方是下水门码头,也就是今天的水西门往南一点。他上岸的时候,有一位‘地导’出现了。这位‘地导’不得了,苏轼见到他,慌忙从舟中登岸,见此人一身野服……”郦波说,来迎接苏轼的是王安石。在这次的相见中,两位历史人物都是一身野服,没有着正式官服。苏轼抢先拜曰:“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意思是“我第一次来南京城,麻烦大丞相来接我,我还穿着野服见您”。王安石轻轻一笑,说出了千古名言:“礼岂为我辈设哉?”“虽然此前两人有很多的恩恩怨怨,但苏轼来了南京,王安石就好好接待,体现了大政治家、大宗师级人物的宽广胸襟。”郦波说。 苏东坡来访是元丰七年,当时王安石已经彻底隐退了,此时离他去世还有两年不到。接下来的一个月,在王安石陪同下,苏轼畅游南京城。“根据苏轼诗集中的描述,他们住在城东王安石的半山园,但也游历了城西很多地方,比如清凉山、石头城等,苏轼还在石头城写了一首词。” 王安石以垂垂老矣之身,给苏东坡当“地陪”,苏东坡对此很感激。最后,王安石在自己的半山园里写了一首诗《北山》,诗中说:“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大意是劝苏东坡——你的性格不讨喜,你也不太擅长政治的,不如留在南京定居,与我做伴。苏东坡听了非常感动,连写了四首《次荆公韵四绝》。其中最有名是第三首:“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两人过去虽政见不合,但都是胸怀开阔之人,他们不仅不再纠缠昔日的恩怨,而且在文学上还成为真正的知音。“北宋新旧两党之争的核心人物就在这次著名的文旅事件中达成了和解。”郦波说。发生在南京的文旅事件还有很多,比如郑和下西洋等。郦波表示,这些历史上著名的文旅事件,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苏轼与王安石的‘地导式导游’,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郑和下西洋,带着和平使命出发,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李白、杜甫、高适的结伴式穷游,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兰亭雅集勇于放弃此前积累了千年的文学形式,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郦波说,“面对今天云谲波诡的世界局势,为什么我们可以心中有定力、心中有底气?我们的定力就源自于我们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邢虹(实习生 万方圆 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成雅
因为专业—— 苏文教育江苏省招聘教师考试培训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