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备考大纲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培训
苏文江苏教师招聘考试交流qq群:
中小学QQ群:730933276(二群)/179234145(一群已满)
学前QQ群:711391381(二群)/78830107(一群已满)
苏文教育订阅号:NJSW_3103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因为不是统考,由各地市自行组织,其中各地市有的是统考,有的是统考+个别区自行组织,有的是各个区自行组织,这样也就没有统一的笔试备考大纲。
在各地的教师招考中,有的会考教育基础知识,有的考教育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还有的会考学科知识,不少考生就会咨询这几者的区别在哪,今天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还包括教师能力,德育,课程,教育法规和班主任工作这几块,客观题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为主,主观题以德育,课程为主。
★公共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时政、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天文、地理、宗教、行政、文学、艺术、数学、历史、科技等。
★学科知识
一般学科知识是考察报考职位所在地区对应的高中阶段现行教材知识及本专业理论知识。
关于学科方面,苏文公众号和本网站已经整理出语文、数学、英语、学前的笔试备考大纲,供大家备考时参考,具体可查看本网站和苏文公众号往期内容。更多学科笔试备考大纲请持续关注本网站和苏文公众号(NJSW_3103)。
今天就谈谈教育基础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查方式。
1、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一般考查的内容较为固定,可以参考**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以上内容各部分在江苏各市教师招聘考试侧重点各有不同,如南京在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考查较少。
2、公共基础知识
包含天文地理、法律科技、人文常识、时事政治等,考查范围广。如南京教师招聘考试可能会考到时事政治、南京人文历史、百科常识等等内容。
教育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型涵盖单选、多选、填空、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辨析和教育作文。各地区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几种,一般不会全部出现。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型一般以选择、判断、填空为主。
江苏部分城市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考情(参考历年考试,每年考情具体变动请看公告)
南京公共知识(含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考情简介(按南京2021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真题整理):
分值:60分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三、简答题(2题,共14分)
南京市2021年公开招聘新教师考试
公共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我国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 ▲ 的远景目标。
A.社会主义现代化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以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战疫精神。其中 ▲ 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A.命运与共B.举国同心C.舍生忘死D.生命至上
4.“迄今为止,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要求最高的基础设施顺利开通。”这段文字所报道的科技成果是 ▲ 。
A.嫦娥五号探测器B.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天问一号”探测器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5.《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这归根结底取决于 ▲ 。
A.转变农业发展方式B.提高耕地产出效率
C.促进农民收入增加D.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6.山脉常常成为气候分界线。以下四个山脉中, ▲ 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A.昆仑山B.南岭C.太行山D.秦岭
7.在我国,领取结婚证的法定条件包括:双方自愿、均无配偶,男满 ▲ 周岁、女满 ▲ 周岁、双方非直系血亲、非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没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A.20 18B.22 20C.24 22D.26 24
8.1000克含水量为96%的一堆鲜木耳,经晾晒后水分蒸发了一些,含水量降为92%,其质量变为 ▲ 克。
A.880B.500C.480D.250
9.《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0.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三角形”的概念、性质、研究方法等内容后,再指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这一做法符合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学习理论中的 ▲ 策略。
A.项目学习B.元认知C.表现性学习D.先行组织者
11——20题略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21.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 )
22.所有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 )
23.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 )
24——26题略
三、简答题
2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要有一潭水。”
教学、读书、思考、研究、写作,这些应该是教师必须完成的“常规动作”。然而,有些教师总以教学任务重、工作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等为借口或理由,将“常规动作”删减为“教学”,甚至将其窄化为“上课”,此外的一切可有可无。
简析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常规动作”及其价值。(6分)
28.一位家长这样描述自己孩子近段时间的学校生活:在观察、记录我的生活并走进我的职业后,孩子为我写了一篇亲人传记,在语文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讲述我的经历以及我为他成长付出的努力;为当好数学课上的“小先生”(学校实施“小先生制”),孩子按老师要求认真准备上讲台演示的课件;在“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教育活动中,孩子认真设计班级文化墙上的“英雄榜”:“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张伯礼、张定宇……“英雄榜”中的人物均由孩子们自己选出。
阐释上述材料中的教育现象。(8分)
2021公共知识答案和解析视频请查看:http://www.suwen.org/html/linianzhenti/2958.html
南京公共知识(含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复习建议:
一、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方面:
南京公共基础知识方面的考题历年在选择题和判断题都会占据相当比例,如南京2021教师招聘考试相关媒体曾报道:据考生回忆,题目沿袭往年南京考试的特点,涉及面较广。试卷的第一题、第二题就把不少考生给搞蒙掉了。第一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第二题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我国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什么远景目标。2020年中国的四大科技成就全部考到。南京人文历史也不能少。考了南京斯霞的“童心母爱”教育理念。最让外地考生头疼的是要求考生了解南京的四大著名景点:玄武湖(王侯习武地,金陵秀色处)、 明孝陵、阅江楼和夫子庙。”
苏文刘校长认为:“这些题目考察的是考生的广博的通识知识。教师专业素养的题目也较活较深,死记硬背肯定不行。”
如何着手准备呢?时政方面苏文公众号每个月都有时政汇总的总结,也会在考前给学员发最新的时政汇总。南京人文百科就比较需要自己的积累,推荐苏文今年新出版的教材:《南京人文百科》,里面梳理了南京人文百科的考试特点和复习思路,也整理了相应的真题和模拟题供大家备考使用。介绍请看:http://www.suwen.org/html/xinwenzhongxin/3211.html
二、关于教育基础知识方面的复习建议:
1. 要尽早开始学习。
南京的考编,复习的范围比较广 ,既要考公基(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文百科),又要考专业课,就教育学这门课来说,知识点比较多,甚至是比较碎,有些章节的理论性较强,有点枯燥,加上部分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相关学科,学起来就更有些吃力。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性很强,需要多了解其背景知识再学习理论知识,这样理解起来会容易许多。
所以部分学生反映,看第一遍书的时候,觉得知识太多,无从下手;看完第二遍书,才有些眉目了。所以建议大家能及早开始学习,给自己留下充足的复习时间。
2. 侧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
教育学本身就偏理论,所以学习是要加强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吃透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内涵。南京考编的题目比较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不把基本理论掌握透彻,题目稍一变化,很多考生就摸不着头脑了。只有把基本理论掌握透了,无论题目如何变化,考生都能精准把握。
3. 学习时要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
教育学的知识本身就比较散,考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在掌握和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复习,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散乱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学习时要灵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南京的题比较灵活,虽然考的都是理论知识,但通常是结合教育实际来出题的,教材分析题典型地反映了这种出题思路,此外,简答题、甚至是前面的客观题,也都带有这种倾向,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死学,而是要活学活用。尝试着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问题,拓宽视野和思路,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5. 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做足够量的练习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必经之路。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需要做各种习题对知识进行巩固。
6. 答题方法也很重要。
南京的考题中,简答题、材料分析题都比较主观,是拉开分差的关键题目,考试能不能得高分,主要就是看这两道题的答题情况了,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好的答题思路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找些这样的题目练习,训练自己的答题思路和语言表达能力。
7. 若能关注到学科间的联系,会更好。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这两门课之间,会有一些交叉的知识,在复习中要关注这些联系,做到互相照应,这样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深刻。
关于如何备考公共知识,苏文老师准备了一些备考指导和试听课视频,识别二维码即可免费听课:
1、如何备考公共知识:
2、教育学心理学试听课:
3、公共知识简答题(案例分析)答题方法试听课:
2022年南京公共知识考试命题趋势及预测请点击链接:http://www.suwen.org/html/linianzhenti/2958.html
看各科学员公共知识备考经验分享:http://www.suwen.org/html/xinwenzhongxin/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