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教师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培训
苏文江苏教师招聘考试交流qq群:
中小学QQ群:730933276(二群)/179234145(一群已满)
学前QQ群:711391381(二群)/78830107(一群已满)
苏文教育订阅号:NJSW_3103
招教考试教师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1 | 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
2 | 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
3 | 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
4 | 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
5 | 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
6 |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7 | 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
8 | 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
9 | 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
10 |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
11 | 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
12 | 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
13 | 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
14 | 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 |
15 | 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
16 | 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
17 |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
18 |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
19 | 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
20 | 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
21 |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
22 | 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
23 |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
24 |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
25 | 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
26 | 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
27 |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
28 | 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
29 | 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
30 |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
31 | 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32 | 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
33 | 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
34 | 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
35 |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
36 |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
37 |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
38 | 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
39 | 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
40 | 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
41 |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
42 | 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
43 |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
44 | 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
45 | 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 |
46 |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
47 | “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
48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
49 | 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 |
50 | 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